本次机构改革的要点梳理
1)这是第九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本次改革的特点是强调金融监管改革,背景是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形势的变化,在数字化革命的推动下,国务院机构改革要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通过改革对金融监管、科学技术、数据管理、乡村振兴、知识产权、老龄工作等未来发展的重点方面的机构优化调整,转变职能。
2)科学技术部重组是要应对国际局势的变化,在未来发展中,举国体制是科技突破的关键,举国体制真正的实施就是科学技术部。科学技术部要将国家的力量聚集起来,做好科技创新的管理、科技成果的转化。把不相关的东西拿出去,集中力量突破重点领域。未来硬科技含量企业、高科技新兴企业将成为热点。
3)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是将证券业排除在外的统一监管机构,目的是金融监管集权化,收回地方金融监管空间。未来中国金融业监管更完整,金融控股机构有明确的监管方,私募股权市场可能有更好的发展。
4)农业农村部优化强调继续社会帮扶,强调乡村经济,相对影响较其他改革小。
5)老龄委纳入民政部展现出国家对老人事物的担心,是对老龄化的应对。
6)知识产权局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下属部门调整升级为国务院直属机构,知识产权工作重要性提升。
历次国务院机构改革要点
1982年:减少副职、对机构裁撤合并。
1988年:转变职能。强调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要从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间接管理为主。
1993年:统筹党政机构。具体措施包括:1)中纪委机关和监察部门合署办公;2)将部分经济部门改为经济实体或行业总会等。
1998年:政企分开。撤销了几乎所有的工业专业经济部门。
2003年:加强宏观调控与市场监管。具体分为5个领域,如建立国资委。
2008年:以构建服务型政府为核心的“大部制”改革,组建国家能源局、工信部、交通运输部等。
2013年:继续推进职能统一的“大部制”。实行铁路政企分开,整合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海洋、能源管理机构。
2018年:完善党的全面领导,统筹党政机构改革。一方面将一些职能有交叉的部门进行合并整合,另一方面(重新)组建的部门也顺应监管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如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
本次金融监管改革的影响
本次机构改革很明晰是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为统领,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其中的重点是推进金融监管改革。实际上早在 2013 年、2014 年就有过类似的政策建议,当时主张“一行一会一局”的架构。现在和以前的主张并不完全一样,当年讲的会可不是留下一个证监会,因为从学术的平衡当中并不平衡,但是也比较接近。改革的总基调仍然是稳中求进,通过改革将机构优化调整,转变职能。具体而言:
1、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的成立是重头戏。把证券业排除之后,其他领域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负责监管。如果像当时做学者提建议,把证券监管也放进去,结构上起码显得很漂亮。但是现在是证券业先不动,把事业编变成了国家的权力部门,变成了行政编、公务员制了。这次主要是动了银保监会,但我们必须理解,设立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并不是对银保监会工作的否认,而是针对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有的叫做地方金融办),这些机构和银保监会派出在当地的银保监局之间关系和矛盾的一个处理,它们之间有着太多的功能重叠。比如说,有好的银行、企业机构和保险公司的时候,大家都想管,都想当做自己的业绩。而一旦出现一些事情的时候,就容易出现彼此互相推诿的情况,形成监管的空白,或者政出多门。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设立之后,地方就是由国家金融监督总局派出的单位。原先的银保监会换个牌子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但是地方金融办地方的金融监管局不这么叫,它是以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地方派出机构为主的地方金融监管机制。也就是说,地方金融监管不再向市委书记、省委书记汇报,这是我们金融工作当中加强中央金融集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步。改革不代表对于银保监会整个工作的否定,而是对于银保监会整个这批人马的认可,因为这个认可将央行的金融消费者保护、证监会的投资者保护都给了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负有职责,如何提高投资者的安全感,如何提升金融消费者的信任感,肩负着国家的使命。很明确地加上“国家”两个字,一是代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位高权重,二是讲得很明确,地方金融监管局、地方金融办不复存在,以后还会有金融局,但是属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派出单位,不向市委书记、省委书记汇报。在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这一国之命脉的工作上,现在很明确是加强了中央集权。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还有一项工作,以后像蚂蚁金服、复星等这些被国家视为金融控股公司的金融集团不向人行汇报,要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汇报,他们的日常管理职责也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承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相当于国家下面的一个部。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的设立会让中国的银行、保险,还有众多的金融创新机构,包括信托、REITs、期货等从事的业务没有涉及到证券化的这些金融机构的管理者升级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假如要去管上海的某个机构,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上海派出办公室去管,而不是刚才所说的上海金融局了,属于从国务院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派出机构。派出机构的含义是向派出者负责,不向当地的主官负责,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金融是国家的命脉,金融安全是国家金融经济安全的核心,这次金融领域的改革力度很大,就是要掌握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掌握国家经济的命脉,把地方金融原来还有的一些空间也收上去了,金融管理进一步加强,除了证券业都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管辖,不会再出现像当年私募基金找不到人管的情况,只要不是证监会该管的事,都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管。
这次改革还专门提出强化机构监管,会直接对蚂蚁金服、包商银行等这些机构直接进行行为监管、功能监管,不仅是管机构在做什么、起没起到作用,还要进行穿透式监管,还要持续日常监管,这几个字眼是比较重的。监管在加强,不是弱化。
原先地方有些金融监管部门的工作并不统一,有一些问题被压下来,现在对于有关的风险和防范,像当年城商行出的事情,很难再发生了,对于违法违规行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是要抓的。
以前国资委有时候只是出资,现在是有很明确的监管穿透,持续进行监管,这会让金融业更规范,对于有些金融领域可能会是一件好事,比如像私募股权市场。因为地方金融监管体制实际上收上去了,以后就是派出机构,地方更多地关注实体经济,地方想通过金融的发展推动地方发展相对而言比较难,需要得到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的同意才能去推动工作。
2、证监会和人行的改革主要涉及人员架构变动,短期看会对资本市场造成一定影响。证监会原先是事业单位,也是国务院直属,现在变成国务院直属机构。一方面证监会现在名正言顺也是国家的行政机构、正式的国务院职能部门,另一方面证监会工作人员原先享受的事业单位、事业编的一些灵活性没有了,现在的薪酬、工作安排要和国务院其他部委一样,和农业部等部委是同一个薪酬体系,受同种管理。
在工作当中,既然是国务院的直属机构,就要接受国务院的工作安排,国家发改委工作量很大,以前还要负责监管企业债券发行审核,以后企业债公司债发行审核都由证监会统一负责。这次机构改革把证监会、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通通纳入进国务院下属机构,都属于公务员体系,统一规范管理,遵循国家公务员的工资待遇。证监会人员按公务员管理,出来之后仍然要有一段时间的禁锢期,证监会官员去市场机构做董事长、总经理的时期会越来越少,这会导致我们的证监系统的人员的变化。
同时中国人民银行的分支机构进行了大改,改动幅度很大,人民银行的地方部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将他们的大区分行营业部、总行直属营业部等等裁撤掉,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省级分行,也突出深圳,大连、宁波,青岛,厦门这 5 个城市的发展,深圳不用说,大连、宁波金融上可能有不小的发展空间,要设立计划单列市分行。北京分行相对动作比较少。上海分行和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合署办公,县市支行特别是县支行基本撤销,工作人员收至地市级分行。边境分支,像东兴等一些小城市,但是有着大量外汇业务的,由地市级支行派出机构履行相关的职能,这个动作力度表面上看不是很大,但是毛细血管通通进行了调整,涉及到的人,涉及到的面是相当大的。
这一次金融改革很强势,力度很大,甚至有些中央金融管理部门下属的市场经济机构要剥离,未来的上级是汇金、社保基金、国有资本受托管理机构。监管这些机构的国家金融管理总局,作为国务院下属行政单位的证监会等等部门,都要纳入到国有资本受托管理机构。国家对于金融监管从业人员纳入公务员体系管理。
总结本次金融机构改革:
1)人民银行剥离行为监管,专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
2)金融监管局在原有银保监会机构监管的基础上,从人民银行划入金融控股公司监管,从人民银行和证监会划入行为监管;
3)证监会从发改委划入企业债发审,专注资本市场监管。
本文版权归投石问lu所有,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与本号后台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